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臵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鄴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403年)《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19-20页
各位朋友,记住了,《资治通鉴》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无论是职场还是官场都必须要记住的铁律,那就是:“卑不谋尊,疏不谋戚。”牢记这句话,职场里才能游刃有余,官场上才能风生水起。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
意思就是说:
作为下级不要随便掺和上级之间的事,关系一般就不要随便掺和相互间关系很铁的人的事。
这句话最早的出处应该是《管子·五辅》:“夫然,则不下倍上,臣不杀君,贱不逾贵,少不凌长,远不间亲,新不间旧,小不加大,淫不破义。凡此八者,礼之经也。”后来司马迁和司马光两位司马大侠都在各自的《史记》和《资治通鉴》里提到。
我们很多年轻人,走出校园参加工作,最容易犯“以卑谋尊,以疏间亲”的毛病,一方面是年轻气盛,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另一方面是初入职场,经验欠缺。当然,就算很多职场老鸟,也依旧还会犯这个错误。人家李克同学大名鼎鼎都不敢轻易造次,何况我们呢。
说起这位李克同学,大家伙一定会觉得很陌生,但要说他的另一个名字,你一定觉得如雷贯耳,他就是战国时代牛逼哄哄的变法大家李悝,中学历史课本上就提到过李悝变法。李悝写的《法经》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成文法典,在中国的立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当年魏国的公孙鞅(商鞅)逃离魏国时,身上带着的就是这本《法经》,一个公孙鞅,一本《法经》,加上一位秦孝公,便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轰轰烈烈的商鞅变法。现在想看《法经》已经看不见了,失传已久,只是在某些史料里留着只言片语。
言归正传,话说大魏国党中央***,军委主席,***魏斯打算从自己的兄弟魏成和下属翟璜之间选拔一位出任国务院总理,一时半会拿不定主意,就请教李悝,想听听他的意见。(这位翟璜,猫叔在前面的文章里讲过,他是一个掌握了说话艺术的高人,曾经轻松化解了魏斯和任座的冲突)
魏斯拉着李悝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先生啊,你曾经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如今能当我大魏国第一总理的不是魏成就是翟璜,以先生高见,您觉得他们两位谁更适合?”
按理说这在我们一般人眼里,这根本不算什么事,就直说呗。但在李悝这样的大家面前,这还真不是小事,这还真是一个一时半会不好回答的问题。说谁合适都不太合适,都会授人以柄。难!太难!
李悝沉吟半晌,说道:“卑不谋尊,疏不谋戚。再说我是个门外汉,什么都不懂,不敢妄议啊,恕我不敢从命了。”
高手就是高手,既然***要自己回答,那肯定是跑不了的,既然跑不了,那必须得给自己留好后路啊,于是李悝同志搬出了“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这句话,让自己占据了道德制高点,意思很明了,我已经表明了这样的态度和立场,如果还要我做出评议,就算我说错了,那就不能怪我了。
有了这么一个铺垫,李悝同志自然也就轻松得多了。他料定了魏总一定会让他不要推辞。
果不其然,魏总说:“先生,你就不要推辞了,是什么就说什么。”潜台词自然是有我罩着,说,别怕。
李悝自然不会再搪塞,他提出了考察用人的五条标准:
第一条:居视其所亲。就是平常看他跟哪些人相处,这是生活作风上的考察。
第二条:富视其所与。经济上有没有贪污腐败,这是经济作风上的考察。
第三条:达视其所举。居庙堂之高时,都举荐过哪些方面的人才,这是政治作风上的考察。
第四条:穷视其所不为。处江湖之远时,为人处世是不是讲原则。这是道德作风上的考察。
第五条:贫视其所不取。穷困潦倒的时候是不是还能坚持洁身自好。这是思想作风上的考察。
李悝说:“我相信魏总一定掌握了这五条考核标准,所以完全不需要参考我李悝怎么说了。”
李悝真是高手啊!不服不行,既没有说魏成合适,也没有说翟璜不合适,手心手背都没有得罪,不能说不高啊!
魏总听了李悝的这番话,连连点头,心里已经拿定主意了。
翟璜小道消息很灵,知道魏总要选拔总理了,还听说魏总找了李悝去出谋划策,于是就跑来问李悝:“哥们,我今儿个听说魏总找你去商讨国务院总理一职是给魏成还是给我,结果出来了吗?”
翟璜满脸期待,眼中闪着光芒。那时候的丞相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人一辈子的梦想不就是“出将入相”吗?换做你我,谁能不表示严重关切。
李悝面对曾经举荐了自己的翟璜,很淡定地说了两个字:“魏成。”
翟璜一听,脸都绿了,真是很不甘心,按理说我翟璜不仅仅会说话,还给大魏国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你就说人才引进这一块,谁能比我翟璜厉害?想到这里,翟璜气呼呼地说道:“西河守吴起,我推荐的。魏总一直被邺那个鸟不拉屎刁民倍出的地方伤脑筋,我推荐了西门豹。魏总要兼并中山国,我推荐了乐羊。吞并了中山国,找不到人去管理了,我把你推荐给他了。太子爷没有合适的老师,我立马推荐了屈侯鲋。这些事情都是有目共睹的,娘希匹的,你说我哪里不如魏成?!”
说起翟璜引进的这些人才,哪一个不是如雷贯耳,战国时期,吴起不说自己是第一战将,谁敢说自己是第一?看看李悝对他的评价:“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司马穰苴是谁啊,唐肃宗时将他与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追尊他为横山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就连文成武德的曹操都说:“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可见吴起到底有多牛逼,战国时期中国的第一支特种部队就是吴起打造的,在河西一带,把秦孝公和他老爹打得鬼哭狼嚎,后来商鞅入秦,打造的铁血大秦部队,无不是学了吴起才能让秦国大军所向披靡,威震六国。
还有就是翟璜推荐的西门豹,大家伙都不陌生吧,放谁都不愿接手的邺城 (今河北临漳县、河南安阳市一带) ,不仅仅是穷山恶水,还一大堆刁民,他一去,整治得服服帖帖,大家伙回去找出中学课文《西门豹治邺》读读就知道这家伙如何牛逼了。
乐羊更不用说了,祖宗牛逼,后辈更牛逼,乐羊的后代乐毅那可是连下齐国七十二城差一点就灭掉齐国的天才大将。
李悝当然知道翟璜引进的这些都是牛人,当然自己也是翟璜举荐的,于情于理都应该知恩图报,不是吗?但李悝就是李悝啊。
李悝拍了拍翟璜的肩膀,安慰说:“兄弟,深呼吸,魏总找我去名义上是商讨,其实你以为他自己不知道要选谁啊?他心理已经有了答案了,找我去就是走走形式,我也没说你和魏成谁最合适,但你我都应该知道,魏总一定会选魏成的。魏成是谁啊,国家给他月薪一千,九百块都被他拿去提升自己的形象了;所以,你看见了吧,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都是魏成找来的,是他的铁杆同盟。魏成找来的这三个人,那可都是魏总的老师,魏总以学生礼待他们;你所引荐的五个人,当然包括我咯,你看看魏总是怎么对待我们的,都是上级和下级的关系呐。就凭这一点,你说,你怎么跟魏成比?!”
这翟璜本身就是个聪明人,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搞明白了这“君之师”与“君之臣”的差别,立马对李悝说:“我翟璜,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兄弟见谅,以后多多教导我!”
猫叔还是觉得翟璜推荐的这些人才是真正的牛人,魏成推荐的那些人不是不好,但他们就像西汉时期的“商山四皓”一样,总是让人佩服却又提不起多大兴致。
不过不得不说魏成这一招要比翟璜高明。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打算废掉太子刘盈(汉惠帝),吕后和一干人立马活学活用,请出了商山四皓,这四位老骨头据说是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秦朝灭亡,就隐居于商山,刘邦都请不动他们,太子居然能把他们给请出来做老师,你还敢废掉他的太子位吗?刘邦自然是无话可说了。
猫叔今天给大家伙读的这则《资治通鉴》——
一方面是要劝诫诸位,人在职场,要注意不要随便掺和上司之间的事情,不管是人事任用方面,还是家事方面,都要审时度势,要不然会落得四面楚歌啊。
另一方面,也是要劝诫那些喜欢给公司领导推荐人才的朋友,你学翟璜推荐得力干将,为公司抢占市场份额,肯定是好事情一桩,如果你还能在学翟璜的时候学习一下魏成,推荐那么几位能成了上司朋友甚至是上司的老师的人才,你才是真正的职场高手啊!
所以,猫叔今天的这则《通鉴》解读,也可以叫做《人在职场,如何给上司推荐人才》。
路坚
方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