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南洋13——霹雳州

 

 

第十三天,起床后随便吃点小吃便打道回府。槟城一个建于1897年的轮渡码头,以前是汽车轮渡用的,现在跨海大前开通后就变成了景点,旁边建了个新码头用客运,旧码头保护的很好,马来西亚虽然历史不长,但是历史文化的保护,比我们国内好多了。前面的马路几十架铁骑浩浩荡荡呼啸而过,这里的马来族青年喜欢成群结队开着大马力摩托车,穿着同一款的骑士服聚会,规模之大令人生畏阵势有点像子夜时分广州街头的飞车党。

 

 

过了跨海大桥后没有走高速路,经过霹雳州一路穿州过府领略沿途风光。Cavey女朋友的别墅就是当地人,于是带着我们来到村落的一隅。一幢三层楼的小别墅坐落在一个花园里,这么大的别墅,在东马很多见,许多老居民都会有一套。女朋友在吉隆坡打工不在家,现时广州的别墅可不是一般平民百姓可以奢望的,我们一番感慨议论就走了。

 

 

Cavey对附近比较熟悉,我们在路边停下来,一面白黄黑三色的霹雳州州旗下,别墅主人在门口开了间芳记花生糊小吃,味道的确不一般。

 

 

姓周桥,也是个著名的地方,许多游客喜欢到这里选购价廉物美的东西,过了小桥就是一条小街,小街建在海面上,道路两旁的小木屋经营的是一些衣服鞋帽之类旅游纪念品,不过款式挺漂亮。

 

 

明天就回国了,口袋里还有些余款,给家里每个人买件衣服,给女儿买对镶着花边的拖鞋就所剩无几了,留下几张留念吧。芷芬执意要送件衣服给我、秀芬和登登表示一点心意,拗她不过谢谢她了。回到广州家人对这些衣服鞋子赞不绝口,都说漂亮,说我终于会买东西了,心里美滋滋的。也不知道是真话还是揶揄,难道我以前就没有买过好东西吗?不过回来发现收到太太赞扬的花色裙子,居然是made in china。家人笑成一团,以前常常笑话别人出国买国货,现在终于轮到自己了,事情虽然滑稽,但是想一想无论走到世界何处,祖国就在身旁。此事后话,按下不表。

 

 

小车七拐八拐,来到一个僻静小村子,在一排篱笆墙前停下来,这里是十八丁火车站海鲜村,这是一个小渔村依海而建的小村落,和广东的小渔村别无二致,但是没有一点火车站的痕迹,大概那是曾经的过去吧。

 

村子中央有个大水塔,广州以前也有,水压不够常常停水,水塔可以蓄水增压。

 

 

海边的居民大多经营食肆,我们的海鲜午餐丰富而多彩,鱼虾蟹贝上了满满一大桌,看着外边的海湾,小船儿进进出出,大概是饿了,一会儿工夫风卷残云,来了个光盘行动,在大马的最后一餐海鲜,吃饱不浪费。

 

下午时分,来到一个不知名的城市,也可能是霹雳州府所在吧。

 

 

城市非常热闹中华老街街心十字路口星状大圆盘图案,熟悉的骑楼街,上百年的老房子,店铺清一色的华文,店里悬挂着商品。这情景恍若回到民国年间的广州街头,那是电影里才看到的景物,广州经过数十年的没有保护的拆拆拆,极具岭南风格的骑楼街所剩无几,广州的街道与全国的街道一模一样,没有了本质上的区别了。在从来没有踏足过的异国他乡凭吊一下幼时的记忆,好像有点滑稽,却又是无可奈何。

 

 

十月十一日,我们在吉隆坡最出名的大排档吃肉骨茶,但是昨天的海鲜餐还在唇齿留香,浓浓的肉香已经提不起我们的食欲了。

 

 

最后兜兜风浏览一下吉隆坡的高楼下面的市井内街,其实和广东的任何城市都差别不大,只是使用的的货币不同而已。

 

 

别了,美丽的马来西亚,这里没有台风,没有海啸;没有洪水,也没有干旱,到处是一片富饶的沃土。别了,居住在这里,远离故土的亲人们,我们带来的是家乡对你们的怀念和牵挂,带回的却是浓浓的亲情,在这十多天的时间里,每到一地无不盛情款待,亲自带我们上山下乡,陪着我们遨游天空,陪着我们浮潜大海,走遍了当地的名胜古迹。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 +1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本地魚仔

本地魚仔

擅长 艺术•生活 文章的撰写

这个用户还没有留下个性签名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