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几年前,3届祁南和9届林劲同学利用国际互联网搜寻广州海鹰小学校友的踪迹,但是一无所获,仿佛集体遭遇到UFO,无影无踪。但是坚持数年的搜寻突然出现了曙光,海鹰人确实存在,一直没有消失,大家彼此在寻觅着对方,但网络上仿佛就两只鹰孤单地飞在美洲与亚洲大陆上空。当时通信技术还不是那么完善,无法查到校友们的踪影。
与此同时我和林志勇、祁南,王广益等同学在回忆往事,在追寻少年的故事,大家各自利用网络发表了不少回忆文章。在记忆深处找寻失去的记忆。机缘巧合421大院儿童时期的朋友聚会,我乘着回到马榴岗的机会回到魂牵梦萦的海鹰小学和幼儿园,在林劲刚刚创立的南海舰队海鹰小学微信群发表了《回望海鹰》的文章,并在全国八一子弟网站发表,随着此文被大家转载。于是寂寞的微信群迅速扩大,百鸟归巢,散失在世界各地校友陆陆续续找了回来,终于海鹰人有了自己的家!同学们被一个一个寻找回来,从一届到十四届,涵盖了全部届别,海鹰微信群终于迎来了大发展,各届微信群和海鹰QQ群也随之建立,也有了属于自己届群。我在祁南的鼓动下开始了各届同学名录收集,目前已经收集到到一千两百多名校友和数十位教职员工的的名单。
早在QQ建群初期,祁南、王广益、林劲和我就常常讨论召开校友会的可能性,祁南对此有尤为强烈的愿望,他常常说道老师不能等,学长不能等!但是学校的建制已经没有了,单单靠自己的力量能行吗?谁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微信及QQ群里大家都表示希望能办一个校友会,这个愿望在群里议论了大半年始终不了了之。学长们年龄大了,纷纷表示乐见其成,但没有精力承担如此重任,学弟们担心不了解海鹰历史,64年以后一校两址,即使同届相处时间也不长,彼此并不熟悉,且人微言轻没有号召力。那么承上启下的中生代理应承担起这个重任。林劲私底下和我交流,八九十届同学携起手来共同组织首届校友会,于是在6~7月间校友会筹备组微信群应运而生。
组织架构负责人,统筹组,摄影组,文艺组,各届联络人一经公布在海鹰同学中立即引起了轰动,筹备群发展到30多人,大家出谋划策,提出各种建议方案,一时间不亦乐乎,很快校友会时间就确定在气候宜人的金秋2016年11月12日。林劲告诉大家此前八届同学计划组织本届同学会,此次校友会由八届主办,九、十届协办。海鹰同学们的目光集中在八届同学身上,但是八届同学们都不知道本届同学聚会的消息。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马上就到国庆节了。距离既定的11月12日仅剩一个多月。筹备群演变为一个聊天群,我只是天天在关注,平时并不参与闲聊,毕竟还在上班,闲暇有限。这段时间还时不时收到各届同学们和老师从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电话短信邮件询问筹备进展。我感觉群里也有很认真,很有见地的同学,感觉到到大家的热情高涨,都乐见校友会的举办,但是苦于没有人肯牵头承担起来。其实要办成一件大事,关键在于核心部分的决策,人多未必力量大。我试探着上群里发了一通核心决策议论,马上有志同道合者回应,于是马上和9届的郝育穗、王京辉、马丽莉,还有10届的温丽霞私微,希望大家到我办公室聚一聚,聊一聊。
在国庆节前的最后二个工作日,我们终于聚在一起了,早前我并不认识王京辉和马丽莉两位学长,大家很快取得共识,即日起我们5人另起炉灶成立一个核心工作小组,重新运作校友会工作,由我来统筹和协调大家的进程,马上进行了具体的分工,落实到每个人限时完成的工作,重新统筹届群的内部联系,餐饮景点活动的外联的目标和方向。启动资金是最为头疼的问题,大家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办成功,承诺每人计划捐资2000元,暂解燃眉之急。第二天好消息陆续传来,工作组其他成员亲自前往考察附近开会地点,定了三个备选酒店,并联系附近招待所供外地同学住宿同学选择;与此同时我们以筹备工作组的名义发布通知,宣布重新启动校友会的进程。公布了捐款账号;旅游景点联系安排。整个工作组全力以赴,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不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所有的工作都在紧张而又有条不紊按计划进行。
遇到的困难首先是场地问题,当时首选的有新港东路的“好彩又一仙酒家”,主要就是价格便宜,但是舞台狭小,场地弯曲,音响、视觉效果欠佳,在我们最后一次考察时,酒家改口要上午11时才能交出场地,而我们的通知已经确定10点开始,这个点只好放弃。随后我们来到南丰汇的“皇室宴会酒家”,这里富丽堂皇,场地开阔,舞台也是高大上,但是价格昂贵,并且不允许长时间产生噪音,我们几个人一步三回头不舍的离开。这时刚刚加入工作组的王国兴(麦力)提出是否可以考虑华海酒店,华海是海军接待酒店,价格适中,可以同时解决住宿问题并给与优惠。最为重要的是可以提供进入石榴岗大院的军车,满足同学们故地重游的夙愿。我们看过场地后当即决定就是这个点了。
资金问题,在我们接手重启校友会聚会之前,已经定好每人会议费100元,如果在皇室宴会的总餐费不少于4万,加上舞台,音响租金和酒水,水果等杂费,总费用不少于4.7万,当时估计就是250多人参会,而且老师还是免费接待的,报名费也就是2.5万,资金缺口约2.2万,也就是缺口超过50%,会议前只有其他同学的4笔捐款。这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我们已经踩在火山口上,骑在老虎背上下不来了。我们紧急磋商,京辉提出破釜沉舟吧,要做就做最好的,大不了我们自己增加捐款,这个决定彻底改变的原来办校友会量入而出的想法,大家横下一条心,办一个轰轰烈烈,热热闹闹无与伦比的校友会。因此我们再次更改聚会地点,选择最好的酒店——南丰汇皇室宴会酒店。
参会人数无疑是校友会能否成功举办最关键的指标。在工作组成立真正运作时,我们的目标是有200人参加就算成功了,开始有一半以上各届联络人提出另觅高人的请求,除了2届尉延延学长侨居国外确实不适宜之外,我们逐个私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得到绝大多数学长理解,大部分最后均表示无条件支持我们,共同努力推动聚会成功举行。在转点华海酒店时,报名人数已近250人了,我们适时公布报名人数,尤其是“大王”(海鹰小学各班级都有大王)的报名产生极大的虹吸作用,许多观望者纷纷加入,报名人数短期内迅速增加,很快就突破300人了。显然华海酒店狭小的场地已经不再合适了,再次改点到皇室宴会也就顺理成章了。另外有部分舰队子弟虽然没有在海鹰小学就读,但是与海鹰有千丝万缕的缘分,他们也渴望参会,受到工作组的支持,他们组织了20~30人的义工队伍为会议召开做出重要的贡献。
物质采购是会议的重要组成,郝玉穗和温丽霞紧紧的捂住钱袋子,每一笔花费都是反复比较价格确定下来。一条会场的横幅,一个会场校徽的制作,以及胸牌购买就讨论了一两天,胸牌是我采购的,开始各方面的报价大都超过1元,讨价还价后最便宜也要0.8元。我决定亲自去一德路的店铺看看,一家家的比较砍价,价格从0.4元,到0.25元,后来一分分的砍,砍到0.2元,连上挂绳也就是0.45元。其他饮料,花生,水果每一样物质的购买都是大家用抠门的本事抠回来的。皇室宴会是一个高大上的外资酒店,包场费开口就是12万,没有几千块钱一桌酒店根本就不可能接受。值得一提的是王京辉学长,在与老总沟通过程中使出浑身解数,感动了香港老总,餐费从2000元,到1600元,最后定在1000元,另外还免费送一个菜式。原先不允许长时间产生噪音的限制取消了,音响的租金免了,舞台的租金可以折进总费用中,整个场地的正面和两侧全部提供给我们,那就相当于变相包场了。原先为了活跃气氛考虑在会场搞一些小抽奖,也想过制作一批校徽满足同学们的渴求,租用大巴到景点活动,但是都因为节省费用取消了。
校友会还有不少特邀嘉宾加入筹备工作组,其中宣传组的汪艺充分利用自己的“四野第一网站”的优势,多次在自己的网站发出校友会公告;外联组王国兴虽然与海鹰没有任何关系,也全心身的投入其中,他利用自己的人脉联系华海酒店,争取到最优惠的价格,联系大巴和进入石榴岗的事宜,在酒店接待南来北往的同学,并鞍前马后亲自陪同学长们到黄埔军校,石榴岗大院,海鹰小学旧址,幼儿园亭子山参观游览。两位嘉宾还联系了不少没有接到通知的同学参会,并直接赞助物质。
影像资料的整理收集和播放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十届同学祁克利制作的年级同学相册,十届黄荣珍制作的两集《海鹰同学从军记》,郝育穗制作的《海鹰小学影集》都是收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照片,做了加工修复工作编辑而成。尤其是郝育穗为了将不同版本制式的视频,改为酒家设备可以兼容的文件,做的很细心并在会前试播,使得整个会议期间以上影视资料得以反复播放。为了保存这次非常有意义校友会活动的珍贵资料,9届林劲学长自掏腰包聘请专业摄像师, 5届王恰朋、8届李穗江、10届贺健组成的摄影组提早进入会场设计拍摄方案,为大家留下了大量的视觉享受。
文艺组在6届吴建军,10届苏展强、12届肖忆统领下,将几个艺术团的人马揉进会场的舞台上,各届群自编自排的节目诗朗诵,独唱,小合唱,独舞,小品等节目一个比一个有特色,精彩纷呈,有的甚至达到专业的水平。舞台上上演的不仅仅是一台台的节目,而是上演着一个不老传说,海鹰仍活着,她一直留在我们的心中,海鹰不老,仍在高飞!
2016年11月12日,这一天可以载入海鹰的史册。散布在世界各地,全国各地各届级在海鹰就读过的海鹰学子们,即使不能回来都在关注着首次校友会的召开。最后报名的人数***超过我们的估计,达到396人,另外还有现场报名的的50多人。有史以来涵盖海鹰14个年级的近400个学子们,首次欢聚一堂以喜乐的笑容迎接首届校友会。所有司政后***的子女都到了现场,学校也是小社会,也存在不少喜乐哀怨。一场校友会同学间多少的误会、隔阂都在历经坎坷后的重逢相拥中消于无形,留下的都是友谊和欢乐,因为大家心里都有一个心愿——别让海鹰消失了!
回眸整个筹备过程,可以说征途漫漫,旌旗飘飘,各届同学投入了极大的热情鼎力相助,是校友会成功举办最重要的因素。我们期待还会有下一次聚会,有更多的志愿者来收集整理海鹰的资料,并将之奉献给亲爱的母校——海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