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南洋10——马六甲

 

 马六甲州旗

第十天,也许昨天太累了,今天路途太过遥远了吧, Miyuki Ne约上她的一个朋友一起开车去马六甲。对于中国人来说新加坡的马六甲港如雷贯耳,我国海运的80%通过马六甲海峡,最近中国和马来西亚合作的京皇港就建在附近,传闻中国的租借期是九十九年。真的不知道原来马来西亚有一个马六甲州,还有一个马六甲市。这里位于马来半岛,1405年明朝的郑和就首先踏足此地,历朝历代中原战争不断,广东福建的边民躲避战乱一路南迁,很多在这里落地生根,因此这里华人众多,粤语通行无阻。

 这是葡萄牙当时的战船

马六甲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连接水道,因为地理位置太过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十六世纪海上霸主葡萄牙人首先占领了这里,以后荷兰,英国,日本先后占领这里。所以这里主要居民是华人,马来人,还有一些印度人。

马六甲河干净整洁,两岸街区沉淀了许多历史故事。河的一边就是市中心,有一座小山上面是博物馆,还有一座教堂,在半山位置建有一座马六甲塔,据说可以俯瞰整个城区。

 

 

市区的房屋都是依山而建。可能太过久远了吧,葡萄牙的痕迹并不多,绝大多数建筑是荷兰和英国殖民时期留下的,历经几百年沧桑巨变,这些古旧建筑依然保留完好,气派非凡。

 

 

桥的一边有一架荷兰风车,道路两边的楼宇外墙大都赭红色,中心广场的喷水池的石柱建于1837年维多利亚时期,雕刻的是西方神话人物。旁边四角三层钟楼是典型的中式建筑,繁体中文石碑记载的时间是1886年。一座教堂非常抢眼的耸立在一旁,顺着红色街道前行,有一座哥特式的教堂,高耸的塔尖远远就可以看到。

 

 

过了小桥,就是著名的鸡街,主要是华人区,三叔公酒楼就在街口一侧,楼顶上可以见到中马两国国旗的广告牌,前段时间郑和下西洋612年的纪念活动在这里举行,堤岸旁有一个马中友好植树广场,历年来广东省长朱小丹,中央孟建柱等许多要人在此植树。

 

 

市区很多铺面写着华文,一看就是华人开的,当地居民说着粤语,到处都是骑楼街。据说广州的骑楼街就是南洋阿伯传过来的。中间的道路弯弯曲曲大约两车道,司机们相当守规矩,不像广州的街头超车越线,也不会乱鸣喇叭,乱停乱放。

 

 

华灯初上,鸡街成为了步行街,在街心的高高的舞台上社区居民上演着自编自演的剧目,也有一些港台大陆流行歌曲,周围聚集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不少游客驻足观看,道路中间又摆了许多临时摊档,熙熙攘攘的人群摩肩接踵,有点像农村的墟日,或者更像八十年代初广州的灯光夜市一般。

 

 

博物馆已经关门,绕上小山,上面是一座非常出名的圣保罗教堂遗址,是东南亚最古老的天主教堂,1521年葡萄牙占领马六甲后建立的,教堂顶上的灯塔曾经作为航海标志。1745年被毁,现在教堂除了间隔的墙壁,抬头上望满天星斗,已经没有屋顶了。教堂是由巨大的石块砌成,石块含铁异常坚硬,里面的一个房间里有一个地下室,上面覆着铁网的盖子,估计是囚禁犯人用的。英军曾将之作为军事据点和弹药仓库。

 

 马六甲塔

博物馆不远的马六甲塔已经代替了圣保罗教堂的灯塔成为新的航海标志了,夜晚塔柱发出的荧光仿佛擎天之柱似的,非常好看。

 

 木屐店门口

很想看看闻名于世的马六甲海峡,回程路上Miyuki指着窗外,这就是海边。翻过海堤,海峰迎面吹来,闻到一些海腥味,寂静的大海只有海潮拍岸的声音,看不见延绵的船队,只有天上的星星在闪烁,伸手探一探海水,弥补心中的遗憾,毕竟我到过马六甲海峡了。

 

 观光车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 +1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本地魚仔

本地魚仔

擅长 艺术•生活 文章的撰写

这个用户还没有留下个性签名

TA最受欢迎的文章